上海工会从走进基层开始 在非公企业生根开花

作者(来源): 

解放日报

发布日期: 

星期二, 2013, 五月 28

文章标签: 

公开文章分类: 

已经走过80多年历史的上海工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占全市企业九成以上的非公企业中“生根开花”?如何被占上海在业人口六成的青年群体所知晓?又如何让学历越来越高的职工发自内心地认可?

  5年来,上海工会以直面自己的改革创新姿态,应对新课题、新挑战。

  放下身段改变惯性

  尽管工会是党和职工群众的“纽带”,但如今的工会不再是“朝南坐”,而要从“管理员”转变为“服务员”。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颖婷说,工会要改革,先要改变观念和作风,“放得下架子,才进得了门”。面对新时代的企业,工会不能再仅仅强调管理,而是要把服务职工作为工作的核心。

  重塑形象从深入基层做起。全市组建了3400多个工会工作组,以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为重点对象,中小非公企业、转改制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为重点领域,建立基层直联点,倾听职工呼声,第一时间送服务。短短半年,各级工会就听取征集基层意见建议及反映的问题8800多条,解决了一批职工急难愁问题。

  巧破传统组建模式

  10年前,上海从业人员近800万,工会会员占比不到一半;2008年,从业人员增加了八分之一,工会会员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净增60多万名;2013年,上海工会会员已达873.65万名。

  在组建工会实际操作中,非公小企业发展不稳定,即使建会也很少花心思运作,还有一些企业建会后倒闭,职工不能及时纳入其他工会组织,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上海工会“化零为整”,鼓励基层工会不断创新建会模式,5年来在小区、村、楼宇和开发区中探索组建区域性工会联合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促成了纺织、教育、环卫、医务等产业工会在各区县建立区域产业工会,集卡运输、宾馆旅游、商贸、物业、纺织、IT等多个区的多个行业也建立了工会联合会。

  目前,全市街镇及以下行业工会联合会已达2630个,现有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会员326.7万名,实现了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工会对劳务工的“双覆盖”。

  实现企业职工双赢

  就在上个月,今年上海环卫行业月最低工资标准,由2012年的1525元调整为1705元。这是市绿化市容行业工会和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进行集体协商的结果。

  让职工经济利益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向增长,上海工会一直以此为己任。但不容回避的是,仍有一些行业、企业的职工收入,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增幅仍显得增速不快。因报酬而起的劳动争议案件,也时常位居全部争议案件的首位。近年来,上海工会积极推进和参与劳动合同法及其修正案,以及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上海市职代会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在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计发办法、高温津贴标准等涉及职工切实利益的各个政策领域平台上,表达职工的诉求。工会还推进工会法律援助、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劳动关系预警、调处、应急处置机制。

  职工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才有发展空间。2011年和2012年,全市各级工会共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3.38万项,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69.63万条,实施技术攻关、技术革新项目6.72万项,创造了国家专利近1.21万项,共计创造经济效益84.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