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应聘没签劳动合同 两次通话就赴外地工作

作者(来源): 

解放牛网

发布日期: 

星期五, 2013, 七月 19

文章标签: 

公开文章分类: 

 本报记者 陈琼珂

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仅仅通过两次电话,甚至没有和主管领导见过面,双方也未签劳动合同,邹小姐就为一家商务公司远赴昆明工作了好几个月。直到对方拒发工资,才知自己根本没被当作员工。近日,虹口区法院为邹小姐讨回1.4万元工资,但她已身心俱疲。

未签劳动合同就远赴昆明
 
2011年6月,邹小姐在网上看到一家商务公司的招聘信息,便将电子简历发了过去。当晚,商务公司的刘先生打来电话,双方商定每月4000元的薪酬标准。之后,邹小姐赴昆明工作了4个月,期间甚至没有见过刘先生一面。
 
“昆明项目已经破产,我们的劳动关系解除。”一天,刘先生来电,随后转来2000元,但剩余的1.4万元工资迟迟不见踪影。公司辩解,“从未与邹小姐建立劳动关系,她也从未在公司办公地址工作过,公司也未支付过工资。”
 
法院判定,现有证据可以证明邹小姐为该公司工作,判决公司支付欠薪。然而,邹小姐自身的举动也有疏漏之处。虹口区法院法官陈建东指出,“她对单位情况还未详细了解,甚至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就通过刘先生与公司达成协议,过于草率。一旦发生纠纷,缺少书面合同和相关证据,对自身维权不利。”
 
建议选择信誉好的招聘网站
 
现实中,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各式各样的虚假招聘信息,让人防不胜防。
 
北京的钱先生看到一则网络招聘信息,发去简历。几天后,被安排面试、体检,并缴纳236元体检费。联系人员又“好意”告诉钱先生,要想顺利入职需疏通人事部门。于是,钱先生买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香烟送上。可当他满怀希望时,却被告知掉进了一伙骗子的陷阱。原来,以田某为首的团伙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两个月内2550人被骗,该团伙非法获利60余万元。
 
还有一些网上招聘骗局,或为窃取求职者信息,或为寻求免费劳动力。专业人士建议求职者,最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招聘网站。如果是学生找暑期工,最好签订兼职或实习协议,书面约定工资是多少、何时发放及工作时发生意外伤害的处理办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