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倒逼中国带薪休假

作者(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日期: 

星期二, 2013, 十月 8

文章标签: 

公开文章分类: 

       这个黄金周热闹退场,游人们拖着疲惫与兴奋退守自己的家,感受一份难得的清静。毋庸置疑,这个“十一”长假,只要是在国内出行的人们,几乎都发现中国式休假的一个“真相”:人山人海。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传出各种调侃的段子:“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今天你在哪里看人”……而长假宅在家里的人以浏览各式拥堵新闻为乐。

  我国的长假怎么了?拥堵、滞留、排队成为我们在这个长假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也还要伴随几起恶劣的宰客或投诉事件。几乎每到长假,媒体聚焦的都是对各种出行体验的抱怨,也给出各种建议和呼吁,可到了下一个长假也还是问题如故。一个无奈的现实就在于此,多数人赶着公共假期集体出行,缘于他们难以享受带薪休假。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昨天全国假日办的最新消息也显示,我国无论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还是门票收入都再创新高,旅游的火爆也在折射中国经济的庞大潜力—内需消费如此强劲。

  不过,旅游业的火也给游客肚里添了火,那就是花钱越来越多,旅游体验却没有跟上。尤其是2008年“五一”黄金周被取消,虽然放假总时间也由10天变为11天,并且增加了三大传统节日的休假,但是“五一”黄金周的消失让国人不得不选择“十一”集体出行,因为春节的黄金周主要还是留给家人团圆的。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规模年逾26亿人次,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我国旅游总人次还将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未来黄金周的考验更加严峻。眼见黄金周变成浓稠拥堵的“黄金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首先,就是恢复“五一”黄金周,当年取消它是寄希望于带薪休假能够落到实处,继而让国人在传统节日有所休闲。但是五年过后,带薪休假主要还是在行政机关执行得好,其余的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效果都不见得好。这样,人们既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同时又少了一个黄金周出行选择,陷入了“双输”的境地。尽管根据国民旅游宣传纲要的要求,2020年带薪休假制度要基本得到落实,但是,在这个制度落实前,我们还是应该让国人出游多一个选项,等带薪休假制度完全落实了,届时再取消一个黄金周也不迟。

  其次,无论是“五一”长假还是“十一”长假,在“拼凑”假日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多元化,增添更多安排。比如区域性错峰放假,以“十一”黄金周为例,南方省份可以选择10月1日至7日放假,北方省份选择9月26日到10月3日放假,这样就可以错开一半的高峰期,明年则可以调换。或者在这两个黄金周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南方省份可以选择“五一”放七天、“十一”放三天的方案,北方省份则可以“五一”放三天,“十一”放七天。这样,一半的省份这么错峰,也可以最大程度缓解景区和交通压力,同时提高旅游性价比。

  再次,带薪休假有落实障碍的情况下,必须有采用倒逼式和替代性的办法。有调查显示,“担心上司对其工作态度的评价而不愿休假”与“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成为带薪休假落实不到位的两大主要障碍。这是现实,但我们能否大幅增加无法休假的工资补偿,比如从现在的三倍增加到五倍乃至十倍?也就是说,带薪休假无法成行时,无论员工是否自愿,用人单位得按照五到十倍的工资给付员工。只有员工被安排休假,才能避免用人单位开多倍工资的可能。这样,用人单位就会有动力督促员工进行休假。

  此外,黄金周的旅游盛况以及相关突发情况迭出也在提醒我们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能力亟待扩容,要想终结景区逢节必“爆”,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建设预警体系和门票预约系统,便于游客规划和及时调整出行方案,同时,完善协调机制和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大客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景区还可以优化内部各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线路组织,使得观光安排应更加精细化、合理化,这样也能扩大景区的最大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