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叶黄杉,松科Pinaceae,黄杉属,常绿小乔木,高6-10m。叶较短,长0.7-1.5cm,先端钝圆有凹缺。球果卵状椭圆形,下垂。分布于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400-1250m处的石灰岩山地疏林中。本种是黄杉属中唯一生长在石灰岩土壤上的种类,即强喜钙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渐危种。
基本信息
短叶黄杉
学名:Pseudotsuga brevifolia Cheng et L.K.Fu
科名:松科Pinaceae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是黄杉属中仅分布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对南部石山植被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现状:渐危种。因生境特殊,更新困难,又遭大量砍伐,现多呈零散分布。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短叶黄杉
常绿乔木,高6-10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鳞片状;小枝初被柔毛,有微隆起的叶枕;冬芽近圆球形,无树脂。叶螺旋排列,辐射伸展或多少二列,线形,通常长0.7-1.5厘米,宽2-3.2毫米,上面中脉凹陷,下面沿中脉两侧有白色气孔带,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窄成短柄,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
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由多数螺旋状排列着生2胚珠的珠鳞与苞鳞组成。球果下垂,卵状椭圆形或卵圆形,长3.7-6.5厘米,直径3-4厘米,成熟时淡黄褐色或褐色;种鳞圆斜方形,木质,拱凸呈蚌壳状,背面密生短毛,露出部分被疏毛;苞鳞长而外露,向后反伸,先端三裂,中裂片窄三角形,渐尖,长约3毫米,侧裂片三角形,较中裂片稍短;种子三角状卵圆形,长约1厘米,下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纹,种翅淡红褐色,上面中部常有短毛,长约2厘米,宽约7.5毫米。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短叶黄杉
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温16-22℃,1月平均温8-14℃,极端最低温-1.9--6.7℃,7月平均温23-28℃,极端最高温33-39℃;年降水量1350-1690毫米。为阳性树种,耐旱性强,为钙质土特有种,一般生长在石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常散生于疏林中。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大树附近或较远处,有不少中龄树、幼树和幼苗。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
短叶黄杉一般生长在石灰岩山顶部或坡中上部,海拔800-1000米,坡度0°-35°的疏林中。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土被不连续,其根系常穿透于岩石裂缝中,以吸收深层水分养分,其生长环境极为恶劣,立地条件差,常形成短叶黄杉-圆果化香林,该类型分布的生境条件较广东松——乌冈栎林更加恶劣,由于生境十分干旱,与短叶黄杉一起形成的混交林的阔叶树种,不再以常绿树种为主,而是由更耐干旱脊薄的圆果化香所代替。
树木生长缓慢,径级小,高度低,分枝矮。在该类群落中,乔木层主要组成树种有翠柏(Calocedrusmacrolepis)、短叶黄杉、圆果化香(Platycaryalongipes)、荔波鹅耳枥(Carpinuslipoensis)、岩生鹅耳枥(C.rupestri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贵州泡花树(Meliosmahenryi)等;灌木层组成树种有乌冈栎、光叶海桐(Pittoaporumglbratum)、贵州悬竹(Ampelocalamuscalcareus)、清香木(Pistaciaweinmannifolia)、球核荚迷(Viburumpropinquum)、齿叶黄皮(Clausenadunniana)、角叶槭(Acersycopseoides)、密花树(Rapaneaneriifolia)等;草本层组成种类有岩凤尾蕨(Pterisdeltodou)、石韦(Pyrrosialingua)、瓦韦(Lepisorusthunbergiaus)、石斛(Dendrobiumsp.)、免耳兰(Cymbidiumlancifolium)、长梗苔草(Carexylossosligma)等。
编辑本段
现状及分布
现状:仅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贵州南部局部地区的石灰岩石山上,由于生境特殊,更新困难,加之材质优良,遭致大量砍伐,现多呈零散分布。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龙州、大新、靖西、那坡等县,向北断续延伸至凌云、乐业和贵州南部荔波县、安龙。生于海拔400-1250米峰丛石灰岩山区喀斯特峰丛疏林中。
在贵州省短叶黄杉仅分布于南部荔波县境茂兰保护区内的板寨、莫干、洞多、瑶所、瑶兰一带,海拔800-950米,坡度0°-25°,多处于山脊。土壤为黑色石灰土,岩石裸露率85%,林分郁闭度0.6。群落分布面积407.5公顷,总株数24068株,活立木畜积量12616.8立方米,出现度0.35,每公顷株数为59株,每公顷蓄积量30.9立方米。
编辑本段
保护价值及措施
保护价值:该种是黄杉属唯一生长于石灰岩山地的种类,其叶较短,很象铁杉属Tsuga的叶片。对研究植物区系、植被及黄杉属分类、分布,均有学术价值。材质优良,可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短叶黄杉
保护措施:该种由于成立自然保护区而得到有效保护,其天然更新能力较强,从幼苗生长成幼树阶段生长较广东松快,但由于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生境恶劣,实施迁地保护,建立珍稀植物园对于保存该种基因和研究植物区系有重要意义。
由于短叶黄杉球果较大,成熟期较广东松短且易于结实,种子萌发率高,故采用种子育苗方法繁殖较为可行。其次合理适量移植天然林内幼苗、幼树亦为该树种异地保护途径之一。根据广西植物所对10年播种苗的研究发现,平均高度1.81米,平均地径3.1厘米,最大高度2.04米,在酸性土壤能生长,无病虫害。
编辑本段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栽培法参考同属其它种类,人工播种时着重基质消毒及苗期管理。采种后精选种子加以储藏,春季选肥沃的沙壤播种,20天后开始出土。幼苗要加以蔽荫,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由于野生树球果虫害率较高,不易大量采种,可移植天然林下自生幼苗,经人工栽培,加速成长。并应建立种广园。
编辑本段
相似物种
澜沧黄杉
一、澜沧黄杉,属于松科,拉丁学名PseudotsugaforrestiiCraib。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树皮暗褐灰色,纵裂成块片状。叶为线形,长3~5.5厘米。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球果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下垂,长5.8~8厘米,直径4~5.5厘米,成熟时为棕红色。
分布于云南、西藏、四川横断山脉中南部中山上部至亚高山中部,海拔2400~3000米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为中国特有种。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是黄杉属分布较西,垂分布较高的种类,具有科学价值。木材坚韧,材质细致,纹理直,有弹性。目前数量极其有限。
二、华东黄杉,属于松科,拉丁学名seudotsugagausseniiFlous。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叶辐射伸展或不规则二列,线形,上面绿色,中脉凹陷,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单生枝顶端。球果下垂,卵圆形或圆锥状卵圆形,微被有白粉,长3.5~5.5厘米,直径2~3厘米,成熟时为淡黄褐色。
零散分布于安徽、浙江等地,为中国特有种。一般生于海拔600~1500米的丘陵山坡与谷地。为中性树种,幼树期需要庇荫,壮龄期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根深、侧根粗大,伸展力强。苗期生长缓慢,五年后开始转快。一般15年生开花强结实,花期3月中旬,10月中旬球果成熟。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直、不矫不裂、耐久性强,是珍贵材用树种。
黄杉
三、 黄杉,属于松科,拉丁学名Pseudotsugasinensisdode。常绿乔木,高达50米,胸径达1米。树皮灰色或深灰色,裂成不规则则块片。叶线形、有短柄。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下垂,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4.5~8厘米,直径3.5~4.5厘米,成熟时为褐色。 分布于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中国特有种。生长于海拔800~2800米地带的针阔叶林中,局部地区有纯林。适合在气候温和或温凉的地区生长发。土壤为酸性黄壤、黄棕壤及紫色土的生境,在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能耐干旱,但在土壤深肥之地生长更快。花期4~5个月,球果10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