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冷杉

梵净山冷杉(平枝杉),松科Pinaceae冷杉属Abies,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中国贵州省特有种,亦为第四纪残遗植物。仅残存于梵净山的局部地段,分布区极其狭窄,数量稀少,加上结实率低,自然更新不良,需加以保护才不致灭绝。
基本信息

梵净山冷杉
【中文学名】梵净山冷杉
【科别】Pinaceae松科
【濒危类别】濒危
【保护级别】2级
【现状】仅存梵净山局部地区,数量稀少,且系第四纪残留植物
【分布省县】仅分布于贵州[1]东北部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的梵净山,海拔2 100-2 300米的 烂茶顶、白云寺及锯齿山一带,多限于山体上部的北坡。
【分布描述】贵州东北部梵净山,烂茶顶,白云寺及锯齿山一带
【气候类型】夏凉冬冷,雨量充沛,云雾多,湿度大,霜降频繁,冬季积雪
【年降水量】2600
【土壤PH值】4.5-6.5
【土壤类型】山地黄棕壤
【地形特征】接近山脊的陡峻山坡,坡向北,北西或北东,坡度50-60
【生态特征】耐荫性强,喜冷湿
【群落特征】纯林或混交
【伴生种】铁杉TsugachinensisFranch,扇叶槭AcerflabellatumRehd,灯笼花
梵净山冷杉
EnkianthuschinensisFranch.樱花PrunusserrulataLindl.
【花期】5-6
【果期】10-11
【科研价值】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科学意义
【保护措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山顶部分,保护幼树,开展栽培繁殖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栽培要求】种子发芽适温7度,要搭盖半透荫棚

植物形态

属于松科,拉丁学名Abies fanjingshanensis。
梵净山冷杉
常绿乔木,高22米,胸径65厘米。冬芽卵球形。叶在小枝下面呈梳状,在上面密集,向外向上伸展。叶上有树脂道2个,边生或近边生。球果圆柱状长圆形,直立,成熟时深褐色,长5~6厘米,直径约4厘米。种子长卵圆形,微扁,种翅倒楔形,褐色或灰褐色。?
适宜于夏凉冬冷,雨量充沛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较湿润肥沃,pH值4.5~6.5。耐荫性强,喜冷湿,一般多为纯林,也有混交林。通常5~6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结实年龄在林缘约40~50年,结实周期4~5年。?
仅分布于贵州东北梵净山海拔2100~2 300米地带。是贵州唯一残存的冷杉属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科学意义。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生活习性

梵净山冷杉属阴性树种,耐荫性强,喜阴湿,一般多为纯林。梵净山冷杉林在梵净山东北坡的亚高山暗针叶林中,常为片状集中分布,形成优势种群,由于冷杉具有较为稠密的林冠,针叶较为宽,长,树梢通
梵净山冷杉
直,树冠成塔形等特性,易与其他针叶林及针叶树区别,冷杉林的组成成分较为丰富,常与华铁杉(Tsugachinensis)、南方铁杉(T.C.var.tchekiangensis)组成群落的优势树种,高度一般10-17米,乔木层第Ⅰ亚层种类单纯,覆盖度一般在20-35%之间,第Ⅱ层高度为3-6米,常见种有杜鹃(Rhododendronsp.)、山矾(Symplocossp.)、槭树(Acerflabellatum)、山樱(Cerasusserrulata)、花楸(Sarbussp.)、吊钟花(Enkianthuschinensis)等。灌木层在林下发育较好,但种类较为单纯,多数地段以箭竹(Sinarundinariasp.)占优势,高度一般为1.5米,除外偶见有十大功劳(Mahoniasp.)、忍冬(Lonicerasp.)、绣线菊(Spiraeasp.)、悬钩子(Rubussp.)等,草本层种子植物少,种群极不发育,多数地段被地衣、苔藓类植物覆盖。其覆盖度可达70-80%,常形成厚厚的毯状覆盖。有的地段其厚度可达30厘米,草本层中常见的有豌豆七(Rhodiolahenryi)、莎草(Cyperussp.)、牛毛毯(Eleocharisyokoscensis)、堇菜(Violasp.)等。
梵净山冷杉叶芽开放较迟,一般6月开始抽梢,7月顶芽出现。通常5-6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结实年龄在林缘约40-50年,结实周期4-5年,球果出籽率少,加之林分郁闭度大天然更新较差,幼苗长势弱。
由于冷杉具有苍劲有力的侧枝,深绿色及排列紧密的针叶、树干及枝上常附生着苔藓和地衣,使得群落具有苍劲挺拔的特征,加上终年翠绿,从而显得十分壮观。已构成一奇特的景点,供游人参观。

现状与保护价值

濒危现状
冷杉属是北温带阴暗针叶林的建群种类,世界上共有50余种。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在亚热带陆续发现
梵净山冷杉
冷杉属植物3种,是植物界的奇迹,其中贵州的梵净山冷杉,不但为残留的稀有种,并构成一定小面积的冷杉林,是为重大发现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最后发现的一种冷杉及其形成的冷杉垂直带群落。梵净山冷杉林的发现对植物区系学、植物群落学、植被地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冰川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保护价值
梵净山冷杉是贵州唯一残存的冷杉属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科学意义。因其分布区狭窄局限,种群数量稀少,应予保护。

分布与培育

地理分布及资源现状
梵净山冷杉仅见分布于梵净山北坡烂茶场、锯齿山、白云寺、三张碑一带陡峻的岩石上,分布范围十分狭窄,以两侧的山脊为界,从81年发现至今,一直没有在分布区外的山脊外侧找到该种的分布,分布区范围仅约为80余公顷,成片状和零星两种分布式。该群落86年5月中旬曾遭受特大冰雹的破坏,多数冷杉及铁杉当时被毁,现存的大树十分稀少,可喜的是林下幼树,幼苗发育良好,在400m2样方中调查平均每10m2有0.3株。
异地保护及繁殖方法

冷杉
对梵净山冷杉引种驯化等研究尚未深入开展,仅贵州科学院梵净山生态站作过野生幼苗,幼树少量移植研究,效果不佳。
种子育苗繁殖,由于球果成熟时,种鳞、种子即脱落,需掌握好采种时间、季节,圃地要求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相似,排水良好的缓坡;4月上旬播种,幼苗出土时,需及时遮荫。苗期生长缓慢,2-3年生时需换床移植,待苗高25厘米后方可出圃造林。
栽培要点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应对梵净山冷杉进行重点保护,严禁砍伐破坏,促进天然更 新,保护幼树正常生长,并积极开展栽培繁殖。
宜选择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相近似,排水良好的缓坡地或圃地直接播种。种子发芽 的适温为7℃,在海拔2 500米左右的地区,四月上甸播种。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搭盖斗透荫 棚。在云雾多,温差小的地区可以全光育苗,幼苗生长后主根较长,侧根须根少,为了培育 壮苗,应将2-3年生的苗木换床移植,在全光下培育二年。苗高25厘米时可出土造林,随起随栽。

相似物种

巴山冷杉、 百山祖冷杉、 苍山冷杉、 苍山冷杉(原变种) 、 察隅冷杉、 长苞冷杉、 长苞冷杉(原变种) 、 臭冷杉 、川滇冷杉、 黄果冷杉、 黄果冷杉(原变种) 、 急尖长苞冷杉 、 鳞皮冷杉 、 岷江冷杉、 墨脱冷杉 、怒江冷杉、 秦岭冷杉、 日本冷杉、 杉松、 台湾冷杉 、 西藏冷杉 、 新疆冷杉、 云南黄果冷杉 、 中甸冷杉、紫果冷杉
珍稀物种:百山祖冷杉,秦岭冷杉,梵净山冷杉,长苞冷杉,西伯利亚冷杉,元宝山冷杉,资源冷杉。
物种现状:濒危植物保护是全球范围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资源冷杉是极度濒危的物种,其保护现状令人堪忧。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调查地区仅存不到600株。因此,应针对资源冷杉的濒危现状,从种群生态学、生殖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从种群生活史的途径和分子水平揭示种群生态机理.以及在自然状态下的濒危过程和致危机制,通过基础研究和生境管理,使生态环境恢复,种群数量扩大,达到保护资源冷杉的目标。
保护对策:在未来保护管理过程中,应以就地保护为主,促进天然更新;繁育幼苗,扩大人工种群是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策略;通过间伐、砍灌、清理林下活地被物等抚育措施,建立小面积林窗,营造对各冷杉珍稀物种幼苗发育有利生境。应该促进成年个体结实,提高天然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
培育要点:由于结果母树不多,种子又不易采收,故很少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目前,除保护母株,防止鼠害,促进自然繁殖,进行移栽,辅以人工抚育和管理外,还可营建种子园,扩大繁殖。扦插繁殖亦能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