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鹅耳枥,落叶乔木,雌雄同株,雄花序短于雌花序。雄、雌花于4月上旬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成熟。具有耐阴、耐旱、抗风等特性。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自然景观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种。
中文学名: 普陀鹅耳枥
二名法: 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壳斗目
科: 桦木科
属: 鹅耳枥属
种: 普陀鹅耳枥
分布区域: 浙江 舟山群岛的普陀岛 佛顶山上。
发现者: 钟观光1930年发现
命名者: 郑万钧1932年命名
基本信息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壳斗目[1]
目英文名
Fagales[2]
科中文名
桦木科
科拉丁名
Betulaceae
属中文名
鹅耳枥属
属拉丁名
Carpinus
种中文名
普陀鹅耳枥[3]
种拉丁名
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生境: 山坡林中
是中国特有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内分布
浙江省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普陀鹅耳枥枝叶
普陀鹅耳枥花果
编辑本段
分布现状
普陀鹅耳枥
陀鹅耳枥[4]为中国特有种,只产于舟山群岛普陀岛。由于植被破坏,生境恶化,目前仅有一株存活于该岛佛顶山。又因开花结实期间常受大风侵袭,致使结实率很低,种子即将成熟时,复受台风影响而多被吹落,更新能力极弱,树下及周围不见幼苗,已处于濒临灭绝境地。
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灰色;小校徐色,疏被长柔毛和黄色椭圆形小皮孔,后渐无毛而呈灰色。叶厚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5—10厘米,宽3.5—5厘米,顶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刺毛状重锯齿,上面疏被长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以后两面均渐变无毛,仅下面沿咏密被短柔毛及脉腋间具簇生的髯毛,侧脉11—13对;叶柄长5—10毫米,上面疏被短柔毛。果序长3—8厘米,直径4—5厘米;序梗、序轴均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序梗长约1.5—3厘米;果苞半宽卵形,长约3厘米,背面沿脉被短柔毛,内侧基部具长约3毫米的内折的卵形小裂片,外侧基部无裂片,中裂片半宽卵形,长约2.5厘米,顶端圆或钝,外侧边缘具不规则的齿牙状疏锯齿,内侧边缘全缘,直或微呈镰形。小坚果宽卵圆形,长约6毫米,无毛亦无腺体,具数肋。[5]
物种保护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保护价值】为中国特有珍稀植物,现仅存一株,在保存物种和增添普陀岛自然风景区景色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编辑本段
保护措施
普陀山
普陀是著名佛教圣地,参观过普陀庙寺的人不会忘记那庙宇院内的一株大树,称为普陀鹅耳枥,它之所以远近闻名,乃是因为那是仅存的一株,被定为国家级保护植物。普陀鹅耳枥连同普陀大庙成为游览普陀的重要风景点。
普陀庙中唯一的植株应倍加保护自不待说,保护的另一举措就是本树的结种研究及大量繁殖。杭州植物园已试种成功。普陀山现划为国家重点自然风景保护区,并设置管理局,对本种的保护极为重视 ,为了防止游人攀折,最近已在植株周加坝围护。当地管理机构和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栽培, 并进行各种繁殖试验。
栽培要点
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用种子繁殖,以采后即播为宜,因种子寿命短,不耐贮藏。11月中旬播种,次年4月上旬出土,但成苗率不高,幼苗纤弱须遮荫。当年生苗高5--15厘米,第三年春进行分栽,苗木平均高可达100厘米,平均基径为1.5厘米。扦插繁殖,采用二年生苗的侧枝于3月中旬扦插,当年平均苗高8厘米,最高可达17厘米。
生态习性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分布区受海洋气候影响,全年冬暖夏凉,年平均量温为16.3℃。1月平均温
普陀鹅耳枥(5张)5.5℃,8月平均温26.8℃,最热月平均温不超过30.1℃,最冷月平均温不低于3℃,雾期长,相对湿度达90%左右,年降水量平均1 200毫米,雨日一般在150日以上。土壤为红壤 ,pH值5.5-5.7,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4.8%,肥力较高。普陀鹅耳枥于长期生活在云雾较 多,湿度较大的生境里,比较耐阴。原长在以蚊母树为优势种的常绿阔叶林内,现仅有一位于稀疏杂木林林缘,伴生植物主要有山茶、红楠、普陀障等。根系发达,具有耐旱、抗风等特性。雄花于4月上旬先叶开放,雌花与新时同 时开放,果实于9月底10月初开始成熟。
【生长海拔限度】:产于浙江舟山群岛普陀岛佛顶山。生于海拔240米的丘陵上坡林缘。
产地简说
普陀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树木生长旺盛,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其中有簋多珍贵树木。1990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在普陀山兴建森林公园,有8种名贵树木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百年以上名木1329株。
慧济寺后门西侧一棵大树,约有二百年树龄,树枝骈出双分并作90度转向,极有规律。树高12.4米,主干胸径63.7厘米,冠幅12.9×11.5米。这即是当世珍贵树种――“普陀鹅耳枥”树,雌雄同株异花,每年5月开花,10月是旬果子成熟,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名传天下。
濒危植物
世界最稀有的植物莫过于中国的普陀鹅耳枥了,因为全世界仅存一株普陀鹅耳枥树。这株树生长在浙江省近海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上。普陀山以世界著名的佛寺-普陀寺闻名,有海天佛国之称。
这株稀有的植物是1930年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在普陀山上发现的。1932年,中国另一名植物学家郑万钧教授正式将这棵珍稀宝树定名为普陀鹅耳枥,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普陀鹅耳枥高约14米,胸径60厘米,树冠宽12米,树皮灰 色,属桦木科鹅耳枥属植物。
普陀鹅耳枥
普陀
普陀鹅耳枥
生长环境
普陀鹅耳枥只生长在普陀山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唐大中元年 (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普陀遗孤
享有“海天佛国”盛名的普陀山,不仅以众多的古刹闻名于世,而且是古树名木的荟萃之地 。
在普陀山慧济寺西侧的山坡上生长着一株称作普陀鹅耳枥的树木。这种树木在整个地球上只生长在普陀山,而且目前只剩下一株,可想,它该是多么珍贵!因此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普陀鹅耳枥是1930年5月由中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钟观学教授首次在普陀山发现的,后由林学家郑万钧教授于1932年正式命名。据说,在五十年代以前,该树在普陀山并不少见,可惜渐渐死于非命,只留下这个孤遗。遗存的这株“珍树”高约14米,胸径60多厘米,树皮灰色 ,叶大呈暗绿色,树冠微偏,它虽度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风雨寒暑,历尽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挺拔秀丽,为普陀山增光添色。
普陀鹅耳枥在植物学上属于桦木科鹅耳枥属。该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多种,中国有22种。分布相当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一带都曾有过它们的足迹。其中有些种类木材坚硬,纹理致密,可制家具、小工具及农具等。有些种类叶形秀丽,果穗奇特,枝叶茂密,为著名园林观赏植物。
普陀鹅耳枥
【植物名称】:鹅耳枥
【植物别名】:穗子榆
【拉丁名】:Carpinus turczaninowii
【科名】:桦木科
【属名】:鹅耳枥属
【分布地区】: 产中国,常见于海拔500-2000m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分布相当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
【高度范围】: 高达5米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米;树皮铁锈色;小枝幼时有细绒毛,后无毛。叶卵形、阔卵形或卵状菱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有时近心形,边缘有齿牙状重锯齿,背面沿脉有柔毛,侧脉8—12对。果序稀疏,长3—4厘米;序梗有细绒毛;果苞内缘有锯齿,少全缘,基部有1内折短裂片,外缘有不规则缺刻状粗锯齿,基部无裂片;小坚果卵形,半年窄,有树脂状腺体。花期5月,果期8—9月。
【生长习性】: 稍耐阴,喜肥沃湿润土壤,也耐干旱瘠薄。
普陀鹅耳枥
【培育繁殖】: 播种繁殖,移栽易成活。
【景观用途】: 本种枝叶茂密,叶形秀丽,颇美观,宜庭园观赏种植。
【补充资料】: 千金榆、白皮鹅耳枥
【开放分类】: 生物学、植物学、双子叶植物纲、植物分类学、榛木科
【属中文名】:鹅耳枥属
【属拼音名】:eerlishu
【属拉丁名】:Carpinus
【中国植物志】:21:58
【描 述】:Carpinus L. 鹅耳枥属,榛木科,40种以上,分布于北温带,但主产东亚,中国约22种,广布于南北各省区,有些种类的木材质坚而纹理密致,适为用具的把柄和小工具用材,喜生于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上。乔木;树皮平滑;冬芽明显; 叶脱落,互生,具柄,有重锯齿,羽状脉;花单性同株,无花瓣;雄葇荑花序生于短侧枝之顶,花单生于苞腋内,无萼,有雄蕊3-13,花丝叉状;雌葇荑花序生于具叶的长枝之顶,每一苞片内有花2朵,苞片和小苞片后来发育成叶状、多少3裂,不对称,并包围坚果的基部;果序下垂。
同属物种
雷公鹅耳枥
普陀鹅耳枥
【开放分类】: 植物、鹅耳枥
【中文名】:雷公鹅耳枥
【Name】:Carpinus viminea Lindley
【科】:桦木科
【Family】:Betulaceae
【属】:鹅耳枥属
【形态特征】:大乔木。叶卵状矩圆形,长8-13厘米,先端有刺尖状长尾状渐尖,基部钝或圆形,有时近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短骤尖牙齿状重锯齿,下面脉腋间有须状毛,并沿中脉疏生长柔毛,侧脉10-12对;叶柄细,长6-10毫米。果序长4-6厘米,直径2.5-3厘米;果序柄长1.5-2.5厘米;果苞在果序轴上排列稀疏,斜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或钝,外缘有粗牙齿,内缘直,基部有一齿,有时有稍不相等的两裂片;小坚果卵形,稍扁,有7-8肋,顶端有宿存的花被和长柔毛,有树脂腺体。
【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西藏;越南至印度也有。生于杂木林中。